石经阁背后的弥陀山上,有一尊平时被树木遮挡的佛像,要待到深秋冬日,山上草木逐渐凋零,佛像才会露出真容,望着山下的烟火人间。
弥陀寺公园
钱塘自古繁华。
杭州这座历史名城,到处都是名满天下的古迹,光沿西湖绕行一圈,就够你数的了。在熙熙攘攘的游人如织中,它们是杭州的面子。
其实,这个城市还有无数隐匿在城市腹地的历史建筑、名胜古迹,它们或藏在闹市中央,或躲在角落里。它们可能并不算出名,甚至土生土长的老底子杭州人,都未必说得清它们的来历,但恰恰正是这些散落的“遗珠”,让我们看见并读懂一个不一样的杭州。正是它们,构成了杭州的里子,让这座城市不经意间散发出低调、温润而迷人的独特气韵。
弥陀寺,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它在城市中央的黄金腹地,旁边的保俶路、体育场路和曙光路车水马龙,终日不息。当你拐进巷子里,就仿佛闯入了与世隔绝的秘境。
老一辈有句口口相传的俗语,“杭州有座寺,寺里有面墙。墙上有经文,风雨看春秋”。这句话,提醒着大家,这块宝地的前尘往事,记忆着一座名寺昔日的辉煌。
杭州最小的山,南宋时名叫霍山
清光绪年间改名弥陀山
冬日暖阳,黄叶翻飞,夕阳下的弥陀寺文化公园,自得其味。
2017年弥陀寺文化公园修建开放之前,很少有人知道,那条名叫“弥陀寺路”的巷子里,曾经真的有座弥陀寺。十年前,这里一度“挤”着200多户老民居,在蒸腾的烟火气间,过着静谧的小日子。
如今修复“归来”的弥陀寺,7幢历史建筑,都已修旧如旧,包括山门、大佛殿、念佛堂、藏经楼、老厅、新厅、法雨庵……还是那个有故事的弥陀寺。
站在大佛殿往弥陀山方向仰望,只有山上一尊阿弥陀佛伫立端庄,旁边的庆忌塔隐约可见。也只有在秋冬时节,山上草木凋零之际,这尊佛像才容易在枝叶间露出真容,让山下的游客们得以一见。
大隐隐于市的弥陀寺文化公园,就藏在宝石山余脉弥陀山下。弥陀山古名“霍山”,所谓“宝石山之脉伏于地中,逾石塔头,至昭庆寺后,突起为霍山”。
石经阁
南宋时,此山乃一户霍姓人家的产业,于是被称为“霍家山”,也叫“霍山”。它的历史可比弥陀寺悠久多了。说起来,这座山算得上是杭州最小的山了。南宋《咸淳临安志》有云:“宝石之北为霍山,于湖北诸山最小,山形多骨,石笋鳞起,濒湖诸山至此为断壤矣。”
早在元代,霍山山顶有一壶瓶形的宝塔,名叫庆忌塔。有关庆忌塔来历的说法很多,孰真孰假,至今难以分辨。不过,史志多倾向于,为西藏喇嘛所建,是用来镇压水患的佛塔。
到清康熙三年,霍山北支的庆忌塔坍塌,在塔体发现了数千枚陶土烧制的小塔和人形小偶,还有刻有梵文字迹的陶土小塔。当时就有人用庆忌塔基座,和这些塔体中发现的小塔、人形小偶以及陶棺等,做成了一张象棋棋盘。从此,霍家山也叫“棋盘山”。如今立于山顶的是2006年重建的庆忌塔。
后来一直到清光绪四年(1878年),这里始建弥陀寺,遂改名为“弥陀山”。
清末民初杭州四大名寺之一
曾是杭州十里香市、上香古道的起点
弥陀寺有着近150年历史,虽然今天寺庙的功能已不复存在,但在清末,那可是香火极为鼎盛的一座寺庙。
它的规模曾经非常宏大,从弥陀山北麓一直到如今的体育场路,东至清末藏书家、出版家张寿镛的藏书楼“约园”地块,当时统统归寺院所有。
不过论年纪,弥陀寺在杭州各大云林中,只能算小弟弟。它真正建成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与千古名刹灵隐寺、法喜寺相比,实在算年轻。
弥陀寺位置特殊,刚好位于香客们下船的松木场码头旁。弥陀寺前的路,原名香市街,紧邻松木场河,是运河支流的河道。作为京杭大运河到杭州城西的终点,那时的松木场是一个水陆大码头,从各地而来的香客,比如上三府(金华、衢州、严州)、下三府(杭州、嘉兴、湖州)来的香客都只从松木场河岸上岸。松木场河道因此也被称为“香荡”。
为了方便,香客们上香,第一站选的往往是弥陀寺,而不是杭州最有名的灵隐寺。他们先到弥陀寺烧头香,然后前往昭庆寺、招贤寺、灵隐寺等地。
1895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来杭州参观佛寺时,首先去的也是弥陀寺,其次才是灵隐诸寺。他在《亲历晚清四十五年》中描写过松木场弥陀寺,很有意思:“第一座寺庙叫‘弥陀寺’,即阿弥陀佛的庙。”
可见,“弥陀寺”就是当时杭州十里香市、上香古道的起点。
大佛殿内陈列的“弥”字石
清末民初,弥陀寺与云林禅寺(灵隐寺)、净慈禅寺、法喜禅寺并称为杭州四大名寺。每年春天,各路香船蜂拥杭城。十里香市沿途摆满各种用具、土产、香烛,香客摩肩接踵、不下数十万人,香火盛极一时。
“水路纵横,连接运河、西湖,商贾游人,络绎不绝”,形容的就是当初弥陀寺门口的景象。“西湖香市”就从这里开始。杭州民谣里有个朗朗上口的“钱塘门外香篮儿”,这个“香”,指的就是弥陀山下的西湖香市。
一个半世纪前的松木场河道比想象中还要宽,绵延可停几百艘船。那时旅馆很少,香客多在船上过夜。早上起来时,居民会在岸上放出很多有热水的脸盆与毛巾,两个铜板一盆水,方便香客又得了实惠。香市的旺季还带来了大量外地的生意人,有卖灯笼、唱戏、变戏法的,糖粥、蜜藕比比皆是。
想象一下,一百多年前登顶弥陀山,那可是眺望钱塘门、武林门的绝佳之地,往下俯瞰,十里香市蜿蜒,灯火辉煌。正如诗云:“弥陀山上小勾留,钱塘灯火夕阳中。”
这个时候的弥陀寺,是它无比辉煌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