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宇前一座精美的牌楼矗立着,牌楼上写着“古迹里二泗”。我在资料上看过民国时期佑民观的老照片,老照片上的佑民观牌楼与眼前的牌楼一模一样。佑民观在“文革”时被拆毁,现在的这座牌楼是照着原样重修的。 佑民观的前身就是李二寺,李二寺的繁荣和发展与大运河息息相关。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张瑄亲率海船数十艘自上海出发,沿海航行入潞河,将漕粮运抵张家湾,开通了元代漕运航线,此后每年的漕运都非常顺利,漕运官兵将航行的顺利归功于“水神天妃”一路的护佑,便将“天妃”神像奉祀在李二寺中供人祭拜,于是人们也习惯将李二寺称为“天妃宫”。此后,随着京杭大运河的通航,张家湾成为重要的运河码头,而李二寺是随漕运入京商人的必经之地,明清两代来往商人都要来到李二寺祈祷风调雨顺,生意兴隆。李二寺更名为佑民观是在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据《日下旧闻考》记载,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道士周从善将李二寺扩建,他将此事上奏朝廷,嘉靖皇帝朱厚熜非常高兴,因为嘉靖帝本人就酷好道教,便钦赐“佑民观”之名。 曾为四野储油库,“文革”期间毁一旦 清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皇帝福临听说佑民观香火灵验,传说他曾经到佑民观祈求子嗣,顺治帝还出资重修此观,也正是在此时,村名始称“里二泗村”。康熙二十八年 (1689年) 康熙皇帝率太子等众人驻跸佑民观,接见通州官员,巡视运河并商定运河修浚方案,亲书“保障漕河”赐予佑民观,现在佑民观牌楼的背面题额就是康熙皇帝所赐的“保障漕河”。 1948年为解放北平,第四野战军某部在佑民观设置储备油库。1958年,佑民观改建为通州里二泗中学。可惜,“文革”期间这座重要的道观毁于一旦。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佑民观是2003年重建的。 在佑民观门前,我看到地上有一处突起的如同桥样的设置,我蹲下身子,仔细查看,只见侧面写着漕河二字。里二泗村自汉代以来就在潞边右岸。元代京杭大运河通航后,漕船在村北穿行。据资料记载,佑民观门前即大运河,虽然现在里二泗村已经难以找到大运河的遗迹了,但是可以说佑民观是大运河重要的地理坐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