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热线: 0571-85053011
  • 合作邮箱: 30190510@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 旅游频道 > 杭州网首页推荐 > 互动
“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在辽博举办
发布时间:2019-10-17 10:44:54 星期四   

“唐”是中国的代称,“唐人”就是中国人。大唐,一个全盛时代的中国记忆,其中书画名迹是见证和研究唐代辉煌最精彩的篇章。

10月7日,一次世界范围规模最大以唐代书画呈现大唐风韵的展览“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幕,唐代名迹、中国书画史上巨作《萧翼赚兰亭图》《曹娥诔辞》《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万岁通天帖》《仲尼梦奠帖》《古诗四帖》等同时现身,备受世人瞩目。

大唐三百年:“三绝”“五圣”光耀古今

大唐王朝(公元618—907年)三百年,文治武功,光耀古今,为中华文明五千年中最具光辉灿烂之篇章。唐朝承秦继汉,开拓进取,兼容并蓄,博大雄浑,影响世界,开创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社会和谐的大唐盛世,成就了中华文化的辉煌高峰,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国际地位。

大唐之所为“大”,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其独具开放、恢弘、豪放且璀璨鲜活的文化气质。这些气质的综合催化,凝结为“三绝”“五圣”注入中国文化史。唐文宗皇帝之时,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将李白诗歌、张旭草书、裴旻剑舞御封为大唐“三绝”。而草圣张旭、画圣吴道子、茶圣陆羽、诗圣杜甫、剑圣裴昱,亦响彻寰宇,至今为世人津津乐道。

唐代书法在书法发展史上,是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在真、行、草、篆、隶各体书中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书家,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尤以真书、草书的影响最甚。唐代的绘画发展,以卷轴画逐渐取代壁画而成为中国画的主要载体,以山水画逐渐取代人物画而成为中国画的主要内容,涌现了吴道子、阎立本、周昉、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王维等人物山水画家。

流传至今的唐代法书、绘画已屈指可数,在名家的绘画作品中,公认的真迹不到10件。但由于后人的临摹与仿造,仍有一定数量能代表唐代绘画风格的作品流传下来。“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辽宁省博物馆将馆藏唐代书画倾囊而出,是建馆至今首次。此次展览展品共计100件,其中文物94件(书画碑拓类文物53件,其他41件),复制品6件,包含38件一级文物,一级文物比例之高,可谓空前。展览由盛世画卷和浩荡书风两大部分组成,共八个单元,分别以珍贵的绘画和书法展品为主线,与其他品类文物形成丰富链接,力求全面展现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民族融合及丝绸之路带来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体现出大唐盛世的繁荣昌盛。

盛世画卷:丽人游春正是大唐盛世的生动写照

丽人、神骏、秀山,正是大唐盛世的生动写照。从《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神骏图卷》《海天落照图卷》等画卷,后来者可一览繁荣开放、物阜民丰、国泰民安的唐代生活。

唐代绘画是中国封建时期绘画的一个高峰,人物画取得巨大的发展,其中以仕女画最为突出。唐仕女画一改前人风貌,呈现出以“丰肌为美”的审美特征,以张萱和周昉的作品最具代表性。周昉,出身于仕宦之家,“初效张萱,后则小异,颇极风姿”,继承前代艺术风格并发展创新,多写贵族妇女,所作优游闲适,容貌丰腴,衣着华丽,用笔劲简,色彩柔艳,为当时宫廷、士大夫所重,称绝一时。他创作的《簪花仕女图》及《挥扇仕女图》等独具特色的仕女画,使丰腴圆润的仕女形象达到极致之美。

《簪花仕女图》传为唐代周昉绘制的一幅粗绢本设色画,作品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画中描写了六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及侍女于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画作以工笔重彩绘仕女五人、女侍一人,另有两条小狗、一只白鹤及一株辛夷花点缀其间,使人物左右呼应、前后联系。

《簪花仕女图》是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艺术价值极高,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画标本型作品,代表唐代现实主义风格,极大地影响了唐末乃至以后各朝代的仕女画坛和佛教艺术。近年来对《簪花仕女图》的研究一直是学界热点,对于该作是唐代作品还是其他朝代作品也是众说纷纭。代表性意见有,杨仁恺徐邦达持唐代说,谢稚柳持五代南唐说,沈从文持宋代说。此间谜团,尚待最后证实。

《虢国夫人游春图》亦为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画作真切呈现出生活在长安的上层妇女所表现出不同于其他时代的自由、奔放、热情。虢国夫人是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三姐,历史上关于其的诗歌、绘画颇多,此图即是颇为著名的一件。画面不设背景,绘八骑九人出行的场面,人物衣着华丽,骏马肥硕健壮,线条细劲圆转,色彩鲜艳浓丽。画卷无作者名款,卷前有金章宗完颜璟仿宋徽宗瘦金书体写“天水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题签一行,据此有人认为此图为宋徽宗所绘。

有意思的是,《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绘有九人,究竟哪一位是虢国夫人,至今仍悬而未决。有人认为中间的两位贵妇之一是虢国夫人,其中大多认为右边的这一位是真正的虢国夫人,因为她居于画面视点的中心,也有人认为左边的那位是虢国夫人,因为通过研究此贵妇人没有涂抹脂粉,与唐代诗人描写的虢国夫人“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的生活作风相吻合的。还有人认为,画面中行进在第一位女扮男装的才是虢国夫人,因为通过文献资料知道虢国夫人在当时非常喜欢女扮男装,而且其个性张扬,常一马当先,率众前行。另外,只有第一骑马匹和侍姆所乘马匹的鬃毛经过了特别的细心修剪处理过,这也说明了乘坐人物的重要性。

唐人爱马,狩猎之风盛行,马球运动风靡全国,也留下了众多以马为创作对象的艺术佳作。从唐太宗的“昭陵六骏”到韩干笔下的壮硕骏马,都是唐朝社会精神的生动反映。奔腾骏马既烘托了盛唐气象,也使人感受到唐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展览中,画马的名画及各式唐三彩马俑引人入胜,以赵霖《昭陵六骏图卷》及“昭陵六骏”雕刻喷绘为中心,使人们知晓金戈铁马的冷兵器时代军事生活和唐代的武力强盛,并了解到唐代众多的画马名家和普通人对马的赞颂与喜爱,而这昂扬奔放的精神气质,塑造出了缤纷的大唐盛世。

浩荡书风:浓墨重彩展现大唐的雄强气象

唐代书法是中国书法史的一座丰碑,书家之多,作品之精,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初唐欧阳询、虞世南和褚遂良确立了楷书范式,法度严谨,各具风格;盛唐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书家开辟了草书的新境界,中唐颜真卿、柳公权变方整劲健为雄浑肥厚,展现博大雄强的盛世气象。

唐朝著名绘画理论家张彦远认为,决定一幅画成就高下的因素是作者的身份和修养,他在《历代名画记》中说,“自古善画者,莫匪衣冠贵胄高逸之士,振妙一时,传芳千祀,非闾阎鄙贱之所能为也。”被他置于唐朝画家之首的是高祖、太宗、中宗、玄宗这些“书画备能”的身位显赫之士。这种价值判断虽不尽可靠,但唐朝帝王对艺术的热衷,却真让书画在这个伟大时代里迅猛发展乃至繁荣昌盛。

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的近乎痴迷的推崇,确立了近千年“帖学”的流行。随着岁月流逝,《兰亭集序》真迹是否存世已成为千古谜团,今人只能通过唐摹本来领略“书圣”的风采,而武则天命人勾摹的《万岁通天帖》则是认识王氏一门书法绕不开的传世佳作。

《万岁通天帖》在唐代称《宝章集》。万岁通天二年,王羲之十世孙王方庆将祖传王氏一门二十九人十一卷墨迹进呈武则天,武则天命人以“双钩廓填”法精心摹制留内,是为《宝章集》,真迹赐还王方庆。真迹不传,摹本在流传中也遭散失,今仅存七人十帖——即《万岁通天帖》。研究者一致认为,万岁通天帖中的前两帖——王羲之《姨母帖》《初月帖》——是目前存世的接近王羲之真迹的墨迹。万岁通天帖上共有王方庆七处小楷题记,最后一处题记明确了文献记载与眼前的墨迹的关系。

唐代传世书法绘画寥寥无几,此次辽宁省博物馆将馆藏唐代书画倾囊而出,以馆藏欧阳询《梦奠帖》《千字文》、颜真卿《大唐中兴颂》、张旭《古诗四帖》四件作品作为重点解读对象。

《仲尼梦奠帖》是欧阳询现存四件墨迹之一,也是其传世墨迹中最可信、最精彩的作品,弥足珍贵。欧阳询,初唐享名最盛的书法家,有“唐人楷书第一”之名,所书楷体被称为“欧体”。《仲尼梦奠帖》书法笔力苍劲古朴,用墨淡而不浓,以秃笔疾书,转折自如。全帖共为九行,七十八字。为欧阳询晚年作品,功底深厚。卷后,还有赵孟頫、郭天锡等人跋。

狂草的成就,是唐代书法高峰的一个重要的表现。草圣张旭,流传下来的作品《古诗四帖》,“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写出了“唐代之音”的雄浑、放纵之态,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疾风骤雨,实乃草书巅峰之篇。《古诗四帖》无一笔不争,无一笔不让,有呼有应,浑然天成,可以说是天才美和自然美的典型。正如唐代文豪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所云:“张旭善草书,不冶它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从草书焉发之。”

“又见大唐”,辽博观展人山人海,可喜的是展至2020年1月5日。这100件缤纷绚丽与唐代有关的传世绘画、书法等,展示着唐代社会政治、文化、宗教等诸多方面的缤纷与雍容,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明记忆与文化基因,让我们再回大唐,看山河壮丽,国泰民安,这盛世的恢弘图景让今天的我们依旧心弦共振。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张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