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热线: 0571-85053011
  • 合作邮箱: 30190510@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 旅游频道 > 杭州网首页推荐 > 旅游
塘栖全力打造大运河上的黄金地
发布时间:2019-09-23 08:00:53 星期一   

“新船,起!”一声号令,起红布、新船上杠、起杠……9月19日,余杭塘栖丁河村的村民们,用水乡特有的方式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新船礼活动,通过新船出门、新船入水、码头迎接等仪式来庆丰收晒幸福。

当日,村民们带着玉米、南瓜、番薯等丰收农产品,“驾着”渔船在河道中巡游,庆祝丰收时节的到来,也寓意着划出丰收、划出幸福、划向美好生活。

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日子,是塘栖一直努力的目标。这些年,塘栖充分发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和省级小城市试点的叠加优势,通过美丽乡村、小城镇整治、全域景区、农文旅融合等方面的建设,全力打造余杭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桥头堡的黄金地。

步入新征程,塘栖再次“扬帆起航”,向美好生活“加速航行”!

乘风而行 历史与未来交融

7月1日,红色法学家何思敬纪念馆在余杭区塘栖镇大运河畔开馆并免费向公众开放。这让大运河文化带又增添了一个靓丽的符号。

何思敬纪念馆位于塘栖古镇景区内,由原何思敬老宅改造而成,展陈面积约200平方米,分三大板块、七个单元,全面展示了何思敬求学探索、为党奋斗、严谨博学的一生。馆内陈列和收藏了何思敬生前影像资料、手稿等实物资料,是一个集法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

何思敬,1896年出生于余杭塘栖,是中国哲学家,法学家,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家,红色法学奠基人。毛泽东曾经称何思敬先生是一位“有正义感、有勇气、有学问”的人,是“全国第一流的法学家”。

目前,该馆已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设为该校的教育实践基地,将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提供教学场所。

近年来,塘栖镇十分注重各类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如在古镇景区设立24小时图书馆,为市民游客提供高品质学习场所,进一步提升城镇文化服务功能等。同时,该镇以塘栖书场、古戏台为载体,积极组织开展水乡故事会、理论宣讲、戏剧演出、非遗展示等活动,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新时代正能量。

今年7月底,位于古镇景区的塘栖镇党群服务中心也正式对外开放。该中心占地1400余平方米,在设计上,融入美人靠、廊檐等元素,更好地彰显古镇特色,以“党建引领、空间共享、服务多元”为理念,着力打造“党建活动、为民服务、教育培训、协商议事、文化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阵地,使之成为团结引领群众的政治中心、宣传教育群众的文化中心、联系服务群众的便民中心。

接下来,塘栖镇将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打响塘栖“四大节庆”品牌,依托申遗馆、方志馆、何思敬纪念馆、塘栖党群服务中心等载体,不断丰富塘栖文化内涵,推进非遗文化、地方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融合发展,打造余杭文化新地标。

此外,该镇还将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为全镇环境提升、产业发展的核心,继续加强大运河文化带环境治理保护,制定实施《大运河文化带(塘栖段)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公园、桥梁等大运河文化带专项建设。发挥塘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积极招引中青旅、开元文旅等优质企业,以文旅融合撬动塘栖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助力东部崛起、乡村振兴。

破浪而行 古镇与新城辉映

晨起推窗,便见花草繁盛;漫步小径,即听翠鸟鸣啼!在塘栖镇水北社区清流居染香小径走一走,就能与江南水乡古镇特色民居来一场美丽的邂逅,推窗见绿,抬头赏景,起步闻香,一花一木颇显匠心独具,一户庭院就是一处风景。

水北社区创建的美丽庭院,仅仅是塘栖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一角。2016年塘栖镇牢牢把握省级小城市试点培育的机遇,以“打造省级样板”为目标,全力推动建成区5.4平方公里内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塘栖位于杭州主城区北部,境内水网密布、山川秀美、经济繁荣、人文荟萃。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除超山和古镇景区等两个4A级风景名胜外,还拥有3平方公里的丁山湖湿地,是个不折不扣的“梦里水乡”。2011年,塘栖被列入全省首批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

针对这些特点,如何让塘栖百姓在小城镇建设中受益?该镇通过在重点建设区域内,纳入运河、湿地、超山、古镇等元素,规划形成“一湖一城、四轴七片、三心联动”的总体结构。同时,还编制完成《塘栖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投资15亿元来实施高标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崭新的公园、高档的公共厕所、全新的停车场、清澈的河水……经过小城镇整治的建设,塘栖的老百姓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现在很漂亮的!你看,这么好的公园,我每天晚上都要来逛上几圈。”居民戴敏儿说。如今,一个市容整洁、环境优美、人文昌盛、产业兴旺的“运河古镇、杭北新城”已崭露头角。

“我们以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落脚点,不断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塘栖镇党委委员陈黎强说。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塘栖将规划、建设、整治、管理、经营、服务有机结合。比方说,在产业振兴上,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随着年味节、梅花节、枇杷节、开运节“四大节庆”旅游品牌的逐步打响,游客接待量逐年攀升,2018年共接待游客558万人次。以塘栖枇杷为切入点,开设农村电商培训班,引导农民线上销售农产品。今年枇杷节期间,塘栖枇杷采摘和现场销售收入达9238.56万元,同比增长41.44%;枇杷电商产值3942万元,同比增长54.49%,快递发单量13.97万单,同比增长14.8%。在招商引资上,大力引进新兴产业,以阿里健康、阿里科技、阿里体育等为代表的阿里系企业纷纷入驻,中通智能物流、鲜丰水果也在塘栖投资落户。同时,凭借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带来的全新蝶变,吸引了招商蛇口等一批实力房产开发商入驻。

在保障民生福祉方面,该镇通过公园建设、“厕所革命”、停车场改造、“两水共治”等专项行动,该镇累计新建改造公园4个,公厕18个,停车场9个,污水处理设施47个,垃圾中转站1个;新建排水管网5公里、小区雨污水立管改造9.8公里。

截至目前,塘栖镇已累计投资15亿元,完成小城镇提升改造建设项目12个,完成率100%。配合整治拆迁农(居)户508户,拆除违章建筑380宗、面积7383平方米,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六乱治理”取得实效,整治工作实现了预期目标。

扬帆加速 生态与产业齐抓

今年3月,塘栖镇丁山河村“杭派民居”项目回迁分房,村民钱建忠分到了一套占地125平方米的“排屋”。刚领到新房钥匙,他便迫不及待地跑去看新屋,一看不得了:“房子太漂亮了,配套也很好,真是太棒了。”

走进丁山河村安置点,白墙黑瓦、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尽显江南水乡韵味。“独栋”“两户一联”“三户一联”等不同户型交相呼应、错落有致。

此次丁山河村安置回迁项目,是杭州市级“杭派民居”示范项目之一,主要用于因2015年秋石路延伸工程建设而征迁的丁山河村66户农户的回迁安置。

“我们一共建有80套新屋,除了安置村民的房屋外,剩余的14套新屋,村里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统一开发成民宿,以此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让老百姓享受到美丽建设带来的红利。”塘栖镇丁山河村村委会主任沈海忠说。

丁山河村“杭派民居”项目是塘栖镇美丽乡村建设的一环。近年来,塘栖镇以水乡、湿地文化为品牌,结合运河、超山等文化元素,通过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发展“一村一品”、建设全域景区等方式,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同时,依托丁山湖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开展塘栖水韵风情线建设,改善沿线环境,拓展产业价值,发展乡村旅游,使沿线村庄在“颜值”和“产值”两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如沿岸塘栖村依靠地理优势,吸引了浙大、省建科院等近10家旅游策划运营及投资单位和个人的合作意向;而丁河村则将以开发丁山河漾为契机,形成了以民宿和农家乐为主的鱼鹰产业园,并吸引了德国珐酷啤酒项目的落户,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

此外,去年丁山河村海峡两岸美丽乡村产业园正式开园,为该地“美丽乡村”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产业支撑。如今,首批入驻企业研发的蓝莓衍生品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已达150余万元,深海龙虾展销合作项目的年销售额也有望突破千万元。今年,该镇还计划开展包括塘栖村动漫产业园、古镇文创产业园等项目,进一步促进塘栖镇农文旅融合发展。

塘栖水韵风情线是加快推进塘栖“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塘栖“名山、名湖、名镇”旅游中轴线重要举措。2016年,塘栖镇充分利用塘栖水乡特色,启动塘栖水韵风情线主体工程——塘超小径绿色慢行系统建设,将塘栖古镇集市、水乡湿地、风景田园、山林风光串珠成连,实现了四季有花,一村一品,为塘栖镇全域景区建设,美丽产业发展打下良好开端。

2018年,在“塘超小径”项目建设基础上,依托塘栖湿地及丁山湖良好的自然环境,实施丁山湖沿湖区域和塘超小径水陆沿线景观风貌综合整治,升级打造塘栖湿地精品线路。进一步完善该区块基础设施配套和服务功能,提升塘栖湿地环境品位,彰显水乡韵味,促进“塘栖古镇-丁山湖湿地-超山风景区”休闲观光旅游带建设,为塘栖镇推进全域景区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接下来,塘栖镇将继续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依托塘栖镇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产业优势,开展塘栖水乡风韵线建设,并继续完善区域内基础设施配套和服务功能,努力将塘栖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特色鲜明、产业兴旺、宜游宜居的余杭东部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为该镇全域景区建设、美丽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助推余杭全域美丽建设。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张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