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热线: 0571-85053011
  • 合作邮箱: 30190510@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 旅游频道 > 杭州网首页推荐 > 旅游
乡村振兴正当时 风景仁和入画来
发布时间:2019-09-20 07:28:37 星期五   

勤于农桑、精于耕作。在杭州城北,千年京杭大运河之畔,余杭区仁和街道绿色发展源远流长。

美丽乡村奏和谐,特色产业富腰包,破旧立新解顽疾,幸福生活开新篇……

这几年,仁和深耕希望的田野,通过攻重点、补短板、扶弱项、添优势,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勠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杭州样本。

随着乡村振兴生动实践渐入佳境,在仁和大地上铺展开来的是景美、业旺、民富的美丽新画卷。

亮新颜

美丽乡村焕发生机

三秋桂子、百亩荷塘,还有曲径通幽的游步道,清净雅致的水榭亭台……如果第一次来,一定以为这便是江南的哪片知名湿地。

眼下,在仁和街道双陈村童家门,一个名为“莲香双陈”的环境主题公园建成在望。

公园虽然还在收尾,但妆容初显的美丽轮廓不妨碍它早早成为刷爆周边村民朋友圈的新晋网红打卡地。

它的出现,也仿佛给村庄用上了一键美颜。每当晨曦微露,抑或是夕阳西下,便有一批又一批村民前来散步消食、跳舞健身。

“以后不用羡慕别的村了,自己家门口就是一个大公园。”村民钮彩凤很是感慨,“今年上半年,这里还是杂草丛生、鱼塘坑洼的不毛之地。”

昔日被人遗忘的角落,如今却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双陈村的美丽锐变是仁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为了让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近年来,仁和始终将“风景仁和”的打造贯穿街道“全域美丽”工作重点。

目前,美丽乡村精品村第一批2个村已通过验收,第二批6个村已完工并等待验收,第三批10个村已完成总体工程量的80%。2019年,仁和将完成18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

同样是凝聚了如诗如画的风光田园,每一个美丽乡村却各有特色。

比如,渔公桥村,以湖泊和田园为优势,美丽不可多得;普宁村,33亩牡丹公园杭城罕见;三白潭村,坚持做好清水渔村特色文章;奉口村,融合经典历史文化,做实基础环境;花园村,传承红色文化,发展绿色产业。可以说,仁和的美丽乡村时时见风景,处处有新意。

“一村一精致,一步一韵味。”仁和街道党工委委员王琪表示,仁和的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杜绝“千村一面”,在尊重村庄现有格局的基础上,彰显各村风格,绽放田园风采。

畅路网

勾勒全域大花园

金秋时节的仁和,别有一番韵味。驱车沿乡间道路前行,铺满柏油、繁花盛开的道路两侧一步一景:看远山如黛,田间白鹭纷飞;农家屋舍,炊烟袅袅;成排的行道树,绿树成荫随风摇曳;绿树红花间掩映着荡漾碧波;金黄色的稻田里闪耀着无限希望。一幅清丽淡远、和谐动人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展现眼前。

“四好农村路”在风景田园间不断延伸,把乡村美景拉近至我们身边,也把一个个希望带进乡村。

近些年,国家对农村公路提出“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四好”要求。建设“四好农村路”,也是仁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数据显示,2018年,仁和街道“四好农村路”已完成125条,累计135公里。2019年,仁和街道还将建设“四好农村路”40条,总长约31.75公里。

东塘村黄家墩,是仁和三白潭边上的一个小村庄。黄家墩村道是村民进出的唯一要道,全长2.2公里,其中有许多路段比较狭窄,两车交会必定堵死。所以,当地村民也把这条村道叫做“倒车路”。

今年夏天,仁和街道积极与村民协商,通过移位主房、拆除围墙、退让道路、改建桥梁,彻底解决了村民的“倒车”困扰。

“柏油马路好,以后灰尘都会少很多。”

“以后村里办红白喜事,不会再发生堵车了。”

看着家门口的道路通畅了,村民纷纷交口称赞。

从“到得了、走得了”,到“走得好,走得舒畅”,不断扩大的农村路网,不断提质的农村道路,串联起仁和的美丽乡村、精品景点,构建起内畅外联的大格局,有效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提升了村容村貌,带动农文旅经济发展,让“四好农村路”成为仁和百姓的美丽路、致富路、幸福路。

除了“四好农村路”,今年仁和还提出了“三个一百公里” (100公里“四好农村路”,100公里美丽河道、100公里滨水游步道)计划。

100公里的美丽河道和100公里的滨水游步道将串联起18个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点,古荡漾(大世漾)、长荡漾、南山漾、范家漾、平宅、三白潭6个精品区块,勾画出一个“全域美丽”的大花园。

值得一提的是,每个美丽节点还会培育农村特色民宿、养生养老、运动休闲等业态,让仁和真正焕发出独特的水乡魅力。

兴产业

助推村强民富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核心,村强民富才是根本。

如何以美丽生态入股,激活产业发展引擎,实现致富增收?如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为绿色发展添加新动能?如何有的放矢,精准推进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仁和的答案: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提起仁和的农业专业人才,就不得不提恒泽渔业的掌门人张高立。他扎根农业二十多年,坚持只做一件事儿——让大家吃上放心鱼。

凭借科学技术助力,恒泽渔业也被外界称为“没有味道”的鱼工厂。无论是步行走在园区室外的道路上,还是室内的养殖区域,都闻不到一丝半点的鱼腥味。

“好水才能养好鱼。”张高立介绍,恒泽渔业以生态、可循环的手段和方法,实现了清洁化养殖,是国内首家完成湿地生态系统建设并投入运营的企业。

要想养好一条鱼,里面的门道着实不少。恒泽渔业还通过与中科院、浙江大学、江南大学、省淡水所等多家科研部门合作,投资7000万元,建成了国内一家淡、海水同时运营的现代化鱼工厂,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目前,恒泽渔业已实现了养殖工艺的标准化和工业化、养殖系统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养殖产品的可追溯和绿色化。作为现代农业园区,恒泽渔业在思考“养殖的经济效益”如何提升的同时,也不忘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带领农民致富。

为了合伙农民养好鱼,获得超额收益,张高立创立了“鱼校长”管理模式,把鱼当成自己的学生。在养殖过程中,恒泽渔业采用鱼苗、饲料、技术等输出,做到托底回收,为养殖户带来不少于10%以上利润增长,平均每个鱼塘可增收3.5万元。

如果说“鱼校长”张高立在养鱼方面独有建树,那么农业“百科全书”沈兴连则是在种粮方面很有一套。

同样是扎根农村、专研农业、服务农民。这些年,沈兴连在农作制度、耕作技术、为民服务等方面频频创新。

比如,创立益民农业生产服务专业合作社,为广大农户提供机耕、机插、统防统治、机收以及粮油机械化烘干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创办“田间学校”,免费给农民上课培训;创建“沈兴连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沈兴连粮油技能大师工作室”,积极向农户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截至目前,沈兴连已累计为5个镇街的2479户农户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41.7万亩次,其中统防统治服务13.26万亩,机插服务3.8万亩,机收服务5.36万亩,机械化烘干粮食1.5万吨。免费培训农民47期、2638人次,实地指导农民3808人次。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这些专业人才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本土人才选择回乡创业,越来越多的外来精英聚焦仁和。与此同时,老百姓的钱袋子一天比一天饱满,仁和的乡村振兴之路也越走越宽。

值得注意的是,仁和一些跑在乡村振兴前列的村庄,在发展农文旅产业方面早已摩拳擦掌。普宁村围绕农产品烘青豆茶,“七味咸茶”走上产业化;云会村依托南山资源,建设南山茶基地,打造的“云绘南山”品牌已有起色。而今后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需要更多的农业专业人才来“出谋划策”。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今天的仁和,绿水青山,万物生长;今天的仁和,村民生活幸福安定,致富路上更有奔头。

在深入实践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上,仁和有了生态底色,人才底气也愈发十足。

大地律动是春声,乡村振兴正当时。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伴随着一年收获的脚步,一个风景仁和正徐徐入画来。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张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