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热线: 0571-85053011
  • 合作邮箱: 30190510@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 旅游频道 > 杭州网首页推荐 > 互动
笕水粼粼商潮涌
发布时间:2019-09-12 07:32:08 星期四   

历史不曾冷落笕桥。

早在隋唐年间,笕桥就已经人聚烟生,成为钟灵毓秀之地。几代商人抓住时代机遇,艰苦创业,砥砺奋进,开启了笕桥经济发展的辉煌征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大批民营企业以星火燎原之势,将笕桥经济不断推向高潮,“浙江省百强乡镇”“杭州市综合实力十强乡镇”等荣誉实至名归。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新时代、新征程,今天,笕桥街道工商业联合会成立。新老笕桥企业家欢聚一堂,以笕桥为圆心,八方汇聚,共谋发展。

抓浙商回归契机,笕桥紧握时代赐予她的如椽大笔,绘起前进与崛起、改革与创新的二次腾飞蓝图。

机场路:笕商萌芽,梦想繁华

纵贯笕桥的机场路,历史上极尽繁华。这条见证了城东发展的“国宾道”,它的变迁史本身也是一部笕商成长史。

最早,机场路还不叫机场路,叫“走马塘”。古时,各路紧急邮递、官商车马,都从此地进入杭州。后来因为连接笕桥机场,也是曾经的“中央航校”所在地,这条曲折不平的十里碎石路,便有了“机场路”这个名字。

它曾迎来“大人物”,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也是彼时,它摇身一变,拓宽成了25米的景观大道,被称为“省门第一路”。

它曾送过“小人物”,用当时仅有的一路公交车,载着初代笕商南来北往。

一大批带动城市发展的企业在这里集聚,他们从农机厂、机械加工厂、代工产品做起,逐步发展壮大,扩建厂房、钻研技术、拓展国际业务,陆续走出了全国民营企业500强。

2018年,杭州民营经济增加值收获817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0.5%。在很多人眼里,民营经济已是杭州的一块“金字招牌”。而杭州民营经济的重要萌发地就在笕桥。

1975年,万事利集团的创始人沈爱琴,带着22名刚刚放下锄头的笕桥农民,利用几台老掉牙的旧机器,创办起了笕桥绸厂;1978年,西子首台货梯成功安装,标志着西子电梯厂的正式成立;1991年,浙江汽配城落成;1992年,祐康集团第一支雪糕下线;1995年,杭州湾建成笕桥第一幢楼宇……这是一片乡镇企业的热土。

江渚走千帆,始知流岁不居。

如今的机场路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化新篇章。数据,是新时代最生动的记录——

截至目前,笕桥在册企业有12000余家;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产服务业比例逐渐提高至0.2∶25.5∶74.3;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企业楼宇化办公成为主流趋势,2019年上半年实现楼宇税收1.74亿元,同比增长6.4%,占街道经常性税收的31.87%。

老笕商:敢为人先,回报桑梓

沉舟侧畔千帆过。

当年那条红火的机场路上,许多乡镇企业已悄然湮灭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唯有始终坚持创新,经历一轮轮改革洗礼,方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中,百尺竿头。

西子联合和万事利的蝶变,正是杭州乡镇企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1980年的花园村农机厂,尚只有百来平方米的厂房,只是个搞些修修补补的小铁铺。谁能预料到,次年初夏,就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就在那个小小的农机厂里,王水福带领团队生产出了第一台手拉交栅门货梯,安装于浙江省土特产公司。

也正是那一年,杭州西子电梯厂注册成立。年仅26岁的王水福出任厂长。

西子有梦,逐梦蓝天。2009年,这位民企带头人、笕商“顶梁柱”,又有了一个新的称呼:大飞机供应商。

从农机配件到航空部件,西子实现了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跨越式发展,填补了浙江省民用航空制造领域的空白,在浙江的高端制造版图上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航空领域,西子创下并至今依然保持着很多唯一。王水福将“杭州制造”的标签贴到了世界各地。

在他眼中,通往“高质量”“高水平”这一目的地的途中,没有高速公路,只有翻山越岭、跋山涉水。

“创新创业、走向高端的奋斗精神;开放大气、走向国际的合作精神;同心共济、回报桑梓的担当精神。”王水福说,“这就是笕商精神。”

而从母亲沈爱琴手里接过万事利集团“帅印”的那一刻起,屠红燕就在思考传承和开拓的命题,“‘笕商一代’创新创业、敢为人先、勇创一流,这就是笕商的精神底色和优秀品质。”

相比“企业的传承者”,万事利集团董事局主席、年轻的“笕商二代”屠红燕更愿意把自己定位为“新时代的创业者”。

近年来,万事利自主研发的双面数码印花技术、小分子蚕丝蛋白提取技术等核心技术正不断将丝绸从机械化时代的产品蝶变为大数据时代下的产品,并成功实现了技术输出,赢得世界一线奢侈品的青睐。“我们一定要走出去,突破地域的束缚,立足于全球视野。要有这样的信念,让万事利成为中国的爱马仕。”

过去,大部分丝绸制品消费在国外;如今,80%的丝绸消费在国内。无丝绸,不中国——45年来,两代“万事利人”做到了。

新业态:创新求变,转型升级

江山代有才人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布局的变化,新业态不断涌现,新平台不断凸显。新一代笕商开始书写新的传奇。

“雾天神器”的发明者——博达伟业就在笕桥。

这套系统在能见度低、车流多的高速公路上,可以指挥信号灯智能“警报”,主动引导司机安全行驶,同比降低事故率80%以上。系统如今已牢牢占据全国雾区道路交通安全领域90%的市场份额。

探索了近20年,如今,博达伟业的各项专利和知识产权累积超过100项,“目标是要把道路交通安全技术推向全世界”。

2016年,博达伟业通过了国家交通部、公安部双部委的检测,成为同行业中首家获此殊荣的企业。去年,它还被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评为“隐形冠军”企业。

在创始人陈伟看来,老一辈笕商一生专攻一行,尤为值得后来者学习。扎根笕桥,“我认为我们找到了一个最好的栖息地。这里‘风清气正’,尊重人才,包容失败,是创业沃土。”

建安检测的创始人丁宙胜,同样无比庆幸九年前的一个决定——把公司从风景区植物园旁搬到一片菜地的笕桥。“这里的‘店小二’服务精神,真刀实枪地瞄准了我们的‘痛点’‘堵点’‘难点’,让我们能‘轻装上阵’。”他说,“事必躬亲、踏实肯干的笕商精神也让我们备受鼓舞。”

彼时,他创立的浙江建安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全国第一家获得卫生部职业卫生与放射防护“双甲级”资质的民营企业。当时,“双甲级”全国也只有9家,浙江更是仅其一家。

今年10月底,“农业硅谷”——浙江省农业科创园一期,也即将在笕桥正式开园。目前首批32家农业类入园企业已于7月签约,二期计划于明年开园。

依托科研优势,通过科学研究、技术转化、产业交互三个途径,未来,这里将打造成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产业汇聚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与企业孵化中心,筑巢引凤,成为农业高端人才集聚地与农业产学研示范区。

一个借势求新,借力而行,借智而为的笕商新雁阵,正在兴起。

骨干企业,坚持匠人精神,把传统产业提升到智能文创产业的高度;新兴企业,坚持创新驱动,成为撬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平台项目,加速落地见效,雨后春笋般一一崛起。

城东,天幕既白。

我眼中的笕商精神

“吃苦耐劳、坚定务实”

——浙江杭州湾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妙福

我的创业初心很简单,想过上好日子,带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于是1975年6月,我组建了“笕桥人民公社修建队”,带领72名闲散泥工木匠,靠信用社贷款3500元开始了创业。

笕商精神就是吃苦耐劳、坚定务实。做实做长是企业的根本,前者是生产力,后者是竞争力。转观念、强变革、增活力、显实效,推动责任意识、用户意识、专业意识、危机意识,为实现企业的持续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敢为人先、勇创一流”

——浙江宝马汽配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朱培忠

笕桥从城郊接合部嬗变为城东璀璨明珠,离不开“敢为人先、勇创一流”的笕商精神。

我们集团秉持“开拓、创新、服务、效益”的经营理念,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升级了“三代”浙江汽配城。宝马作为笕桥土生土长的企业,得益于当地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支持,肩负着整个集团3500多家商户以及2万余名就业者的希望。万里征程永不息,希冀未来百尺竿头进一步。

“不忘初心、诚实守信”

——杭州天马时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祖卫

1985年12月,我创办了天马定时器厂,这是当时杭州市最早创立的民营企业之一。当时的非公有制经济刚萌芽,数十人的“个体”工厂非常罕见,后来我们还获得了市工商局颁发的001号私营企业执照。

我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笕桥商人。25年前,我立志要带动村民走共同致富的道路。现在我们同心村这边的公司员工有600多人。笕商精神就是不忘初心、诚实守信。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张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