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热线: 0571-85053011
  • 合作邮箱: 30190510@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 旅游频道 > 杭州网首页推荐 > 旅游
农居村落“变身”麦浪梯田
发布时间:2019-05-30 09:46:00 星期四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这样的乡野风光,离城市会有多远?

沿着杭州滨江区的长江路向东南方行驶,过白马湖动漫广场,大约3分钟的车程,就可以让你逃离现代的“钢筋水泥”,像是搭乘了“时光机”,回到儿时麦浪滚滚的乡间。

眼前,一层层梯田依山赋形,绵延如带:与蓝天相接的树木勾勒出小山的轮廓;油菜花田已不见春时的嫩黄,而是结出了一簇簇深绿尖长的果荚;依次向下,小麦也褪去了暮春的青翠,染上一抹金黄。

一阵风拂过,山脚下的塘子堰河泛起清澈涟漪,麦浪连绵起伏,惊起觅食的麻雀扑腾着翅膀飞向远方……潺潺水声、啾啾鸟鸣和滚滚麦浪构成了一曲乡间“交响乐”。

错落有致的梯田取代了环境逼仄的农居村落,井山湖农耕文化园把“乡村图景”保留在了城里。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拆后用地复垦还耕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如今的井山湖农耕文化园一期,正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谁能想到从前,由于村民不断占地建房,造成了水土流失。而作为沟通井山湖和白马湖的重要河道,塘子堰河也逐年变窄,每到下雨天,居民都提心吊胆,生怕山体滑坡和河水漫灌。

塘子堰的居民戴建军说,那时两三层的农居,房前挨着屋后,“不到30米宽的地上,能建三排房子。”原来10米宽的塘子堰河,也一度缩减到5米宽左右,“两岸居民的生活废水排到河里,水质也受到了影响。”

2016年起,塘子堰村开始整村拆迁,200余户农民响应城市化建设,搬离故土,安置到附近的农转居小区,这也为这片土地恢复农耕生态提供了契机。

现在,塘子堰河两侧的一期工程已经基本建成,总复垦面积约140亩。而井山湖农耕文化园总用地面积550余亩,将分三期实施,其中,汤家井区域的二期工程正在设计阶段,而张家村区域的三期工程已经在建设过程中。

值得一提的是,井山湖农耕文化园还是滨江区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重要成果。

利用土地整治、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滨江将集中连片复垦的耕地与城市零星农用地进行置换,为破解中心城区耕地保护和城市建设的两难问题提供一条解决路径,形成了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集约高效的国土空间新格局,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统筹兼顾,保留稀缺的农耕文脉,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城市里的田园诗意。

治土治水造梯田 原汁原味法自然

还原自然风光,依着土地走势,造梯田是还耕最佳的解决办法。

想要在拆迁的土地上种庄稼,还要解决土壤的问题。“滨江有不少在建的项目,耕作层剥离的土刚好可以就近利用。”一期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道,“先铺70厘米的芯土,再铺30厘米培育种植土,可以满足种植作物的需求。”为防止水土流失,施工方还在山坡上种植草皮,含蓄水源。

同时,塘子堰河的河道也拓宽至20米,并在河上新建满足通航高度的桥梁。现在,这条600米不到的河,通过清淤工程,水深达2米,从桥上向河里望去,水中的小鱼清晰可见。

去年11月,第一批油菜花种了下去,今年春天,满山的油菜花吸引了不少市民来“打卡”。目前大小麦也陆续成熟,“为了使土地始终保持肥力,要一年种一季以上的农作物,保证土地不空置。” 据介绍,接下来,这里还将成为一片向日葵花海。

此外,为提升景观,这里还种植了碧桃、红梅、乌桕和波斯菊等植被,将梯田点缀得生机盎然。田间搭建的茅草亭、稻草人和小动物,更是趣味十足,而沿河设计的游步道,也为市民徜徉于田野带来了不少便利。

虽然井山湖农耕文化园一期有不少是“人造”的,但在施工过程中,这里的大树却原原本本地保留了下来。不仅如此,因杭州多雨怕涝,梯田配备了完整的排水系统,今后这块旱地梯田可是实实在在“靠天来浇灌”的。

专家声音——

斯震 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艺术总监

农耕文化园的建立,给逐渐脱离自然的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的机会,它让人们真正融入到大自然中,而不是大自然的旁观者。

此外,公园里的作物种植,不只为了美观,更自带“修复”属性。土地复垦使得因建设而破坏的土地,再次恢复其生态活性。

从城乡建设退出的土地,由此转变成丰产而美好的景观。井山湖农耕文化园,通过探索人工建设与自然元素的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留住美丽乡愁 打造“花城滨江”

小孙也是塘子堰人,她带着两个孩子来到麦田,来找找从前的“外公家”,“很想让孩子们知道‘根’在哪里”。

前不久,长河小学也把课堂搬进井山湖农耕文化园,孩子们在这里割麦子、搭麦垛,体会父辈祖辈记忆中的快乐童年。

保护好绿水青山,才能让下一代有“乡”可“愁”,井山湖农耕文化园只是高新区(滨江)推进全域景区化,坚持城市“留白”的其中一景。

高新区(滨江)提出打造“花城滨江”,积极营造“花在景中、城在园中”的城市环境,如今,“花城滨”已经成为该区的新名片。

接下来,通过系统的建设与提升行动,以绿为介,以花为媒,这里将逐步形成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花城”效果,并不断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努力建成快乐创业、幸福生活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张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