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热线: 0571-85053011
  • 合作邮箱: 30190510@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 旅游频道 > 旅游资讯
藏于深深小巷里的“王府”,迎来新生
发布时间:2019-01-24 10:05:09 星期四   

修缮后的百桌厅。

从马市街穿过小营巷牌坊,巷口的小营巷61号,是一座大门紧闭的宅院。若不是门前一块碑上写着“太平天国听王府”几个字,估计很少有人会留意到,深深小巷里竟还藏着座“王府”。

这栋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的老宅,距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是杭城唯一的太平天国建筑实物。时光荏苒,听王府的使用功能几经演变,曾被用作私宅、王府、仓库等。历史如过眼云烟,这座百年古宅亦日渐凋敝。

2018年4月29日,上城区启动了太平天国听王府文物保护项目,完成了全体住户的征收。7月30日,正式进场施工。历时180天后,项目于今年1月22日正式完工,通过市、区两级文物部门验收。

古宅话沧桑

太平天国听王府,原为清道光年间富绅顾鸾之宅地,清咸丰十一年(1861)十二月底,太平军第二次攻克杭州后,由听王陈炳文镇守王征顾宅为王府,并设指挥部于此,故人称听王府。

听王府是三进合院式木结构建筑,呈“L”形平面布局,整体造型规整,主次分明。中轴线上分别为门厅、百桌厅、楼厅,门厅西侧设竹园,东侧为花厅,但是经历年拆造,使用功能几经演变。新中国成立后,除花厅为私房,其余均为公房,百桌厅后期改建为养老院。

辗转盘桓于这座百年老宅,看着被岁月锈蚀的老墙、原木柱子、菱形石砖、雕花护栏,像是时光剪影,依稀可见当年气派。昔日王府变为寻常百姓家,在外人眼里,是件多么值得说道的事儿。但殊不知,最令居民们说道的,却是这里难堪的居住环境。

听王府里住着23户居民,其中16户的居住面积只有二十多平方米。由于楼层有5米多高,住户基本上隔成两层,用简易木质梯上下楼,有的楼梯还没爬就已吱吱作响。

在逼仄的房子里,邵阿姨住了近40年。她的生活,和文化味相去甚远:瓦片时常掉落、下雨时房顶频繁漏水、老鼠蟑螂泛滥成灾,“家家户户都只有巴掌大一点地方,天天还要去公厕倒马桶。”

居民们说,大家一直盼着拆迁,但早在2000年,听王府就被纳为杭州市市级文保单位,拆不来的。修呢?因为家家户户的住房都很紧张,有些住户并不同意修。

直到去年4月29日,上城区启动了太平天国听王府文物保护项目。这次的听王府征收改造项目,既是为了保护历史建筑,同时也是为了彻底帮居民解决居住环境恶劣的问题。

王府续新事

启动修缮后,20多户居民陆续腾空,老宅人去楼空,大门紧闭,隔绝了往日人来人往的喧嚣,静静等待新生。

对于听王府的历史价值,杭州历史学会副会长、历史建筑研究学者仲向平曾表示,“听王府是太平天国在杭州留下的重要历史文化遗迹,房子本身就是文物,尤其是前厅的雕花大梁,雕花的细致、梁柱的厚度在杭州保留下来的老房子里是很少见的。”

据介绍,听王府体现了江南园林式的建筑特色,除门厅的梁架雕刻外,百桌厅与楼厅间院墙上的彩绘壁画尤为突出,在杭州地区极为罕见。

上城区住建局危改办相关负责人说,听王府的保护性修缮方案是“修旧如旧”,首先是拆除后期搭建,对原有门厅、花厅、楼厅的平面布局与特色构件,进行结构加固和保护性修缮,恢复保留原真性;而对于百桌厅,则根据历史档案及住户口述资料重新恢复,保持主体结构的完整性。

同时,按照现有要求加强了管线、消防设施等等。对已经发现的砖雕、壁画、石库门等多处特色遗迹进行简单清洗、保持原样。下一步,上城区将对听王府的使用功能进行沟通、探讨,为如何更好地“复活”该建筑做好相关准备。很快,这座“王府”就要以新貌示人了。

上城是杭州历史遗迹最为丰富和集中的城区,近年来该区坚持“应保尽保、修旧如旧、最小干预、恢复历史风貌”的工作原则,“复活”了一批“藏在深闺”的历史建筑。去年上城实施城市记忆修复工程,完成了包括太平天国听王府等在内的7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今年将继续修缮三元坊巷9号历史建筑等。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李婷婷 通讯员 金志伟    编辑:吴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