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白娘子和许仙相会的断桥!"泛舟西湖,无视骄阳的炙热,参加"西湖·世界文化遗产"活动的上海游客张婷,跑出了装有空调的船舱,忙着拍照……吸引这些游客的,不仅是西湖的美景,更是融于西湖的千百年积淀下来的文化。 文化西湖"诗情画意" 上海游客严安,文艺小青年。"白居易、杨万里、苏轼等人歌咏西湖的诗,那美景、那韵味令人神往。"严安说,平常爱看小说,"南派三叔"有部小说是专门讲杭州的西湖、灵隐、断桥等,因此知道了很多杭州的典故,而那些对杭州美食的描写,也引得他口水横流。 从飞来峰景区出来,小严说,真是百闻不如一见。"飞来峰山上盘根错节的古藤老树,各个朝代的石雕佛像,是自然的赋予,更是文化的积淀。" 西湖的文化上溯到南宋。导游告诉记者,"诗情画意"这一词最初出自南宋词人周密的《清平乐·横玉亭秋倚》:"诗情画意,只在栏杆外,雨露天低生爽气,一片吴山越水。"周密是杭州人,常与友人在西湖酬唱交游。1263年,曾作《木兰花慢》歌咏西湖十景。由此推断,词中所指"吴山越水"为西湖景观无疑,而"诗情画意"原是对西湖的描绘。 "本次体验游在讲解词和游览路线上,都区别于以往的西湖'一日游',更突出体现西湖的'文化'特色。"何强介绍说。 文化景观"情景交融" 西湖申遗专家组成员王其煌告诉记者,西湖是文化遗产。西湖成功申遗后,杭州旅游部门更加重视对西湖文化的挖掘。 据介绍,目前,他们首批已开展组织近200名导游进行讲解培训,内容包括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 "要记得时时处处将文化融入其中,并贯穿起来。"他说,比如,向游客说桃花,要将'夹株杨柳夹株桃'的背景告诉大家,告诉他们苏东坡是怎么描写的,白居易是怎么表现的,这样,文化便渗入了西湖的骨髓,自然和文化相得益彰。" 杭州师范大学区域文化与经济研究院院长周少雄认为,西湖升格为世界遗产后,西湖游要转型。 "申遗成功后,杭州应该以此为契机,加强对外宣传。要突出文化,突出情景交融的特色。"周少雄说,断桥残雪从何而来,白居易、苏东坡给西湖带来了什么,要深度挖掘,增强西湖的文化魅力。 游西湖,是游览山水,更是体味文化。 |